公元前510年,在光榮的驅逐暴政國王的革命,羅馬城邦進入了另一個階段,共和。
羅馬城邦在驅逐專制國王後,平民並不滿意這種情況,因為平民並沒有分享到推翻王政的結果,
整個執政權還是位於貴族的元老院手上,公民大會仍然沒有發揮影響力,榮耀的革命成果還是沒有分享給民眾,共和國的初期仍然是一群人專制,這場革命的勝利都給貴族獨享了。
貴 族們也害怕平民的力量,他們也害怕平民參政對他們政治上的不利,平民是佔多數的,任何政策的決定票數平民人數都會勝出,平民像是海一樣隨時都可能大浪上 來,一群暴民的革命可以把專制國王拉下台,更何況他們這些貴族?所以他們寧可壓制住平民參政的力量也不願讓這場革命的結果分享。
公元前494年,羅馬城邦與臨近的部落交戰,羅馬城邦的男人必須準備出戰,但是羅馬人民拒絕了這項義務,政治制度的不公讓他們忿怒到極點,羅馬平民拒絕作戰,他們帶著武器聚集到羅馬城附近的一座山丘,抗議貴族們的專權。
這個影響羅馬歷史的「平民運動」改變了羅馬的政治結構,影響了羅馬日後的發展。
貴族們沒有任何的理由辦法去拒絕羅馬人民的抗議,外國戰爭的逼近和國內的因素不得不接受這個能保住他們財產土地安全的要求。
平民提出要求承認了平民選舉的『護民官』和平民階級招開平民大會的權益。
護民官的責任是負責保護平民的權力不受貴族侵犯,來和貴族抗衡以防止貴族獨斷,
這樣的舉動在歷史上是首創的。
假如世界上的國家平民士兵都這樣覺醒去爭取他們的權益,我想世界就很少獨裁政體了。
公元前471年平民大會獲得『特裡布斯會議』(Comitia Tributa)稱號,其決議只對平民有效。
決議對貴族是沒有影響,但平民的權力上升更大了,可以管理自己階級的事務。
公元前452年羅馬貴族和階級同意組成『十人委員會』,當時的組成背景原因很特殊,
羅馬貴族和平民的經歷常期的政治鬥爭已疲憊不堪了,雙方達成了妥協,決定組成一個十人委員會進行立法一同掌握最高權力。
公元前450年在次組織成十人委員會時,這次十人委員會制定了著名也影響後世法律的《十二銅表法》。但是第二屈也出了問題了,絕對的權力也絕對的腐化,整個十人委員會越來越像是一個專制機構,越來越暴虐的行政措施和暴力的手法引起嚴重的不滿。
當十人委員會的職務任期屆滿之時,十人委員會拒絕去離開職位或者允許繼承人去接管職位。
這事件引起了這件事引起了反對十人委員嚴重的暴動,迫使十人委員會放棄了他們的職位下台,執政官制度在次執政。
有一個模糊且不明的傳說。
『十人委員會』主要核心阿庇烏斯·克勞狄企圖霸佔一個平民出身的姑娘維爾吉尼婭,按當時純樸的民風這是不可容忍的。
但他竟然強迫維爾吉尼婭成為娼妓,逼良為娼並逼維爾吉尼婭的父親殺死她,這件事引起極大的公憤反對『十人委員會』,被刺激的平民無理智奮怒的開始暴動,克勞狄在混亂中被殺死。
短暫的『十人委員會』結果後,羅馬恢復了執政官掌權制度,
公元前367年羅馬通過一項法案,規定二位羅馬執政官每年必須有一位執政官是由平民擔任。
共和的制度更加的確立了羅馬市民的公民權,但也只限於羅馬城邦,
羅馬在這些制度大至確立之後開始向外不斷的擴張,向外的征戰擴大了羅馬的影響力,也使羅馬增加了更大的土地,原先只是針對羅馬小城邦而制定的制度也不在適用了。
經歷數次征霸地中海的普尼克戰爭和征服希臘的馬其頓戰爭,羅馬的勢力越來越大,隨著戰爭的規模擴大和兵力需求的增加,市民農民的負擔也越來越重,這種義務役的加重也促使羅馬平民階級進行更大的改革,以擴大平民的兵役義務和當兵福利權益。
搖遠的羅馬行省士兵正規軍團也堅持以羅馬的公民為主,整個羅馬的兵力需求越來越重要,
對付狡滑的東方人和義大利北部強悍的蠻族,整個國家的權益是靠著軍人的武力擴張來維護,共和政體的熱愛來達到人民對國家的熱忱,
用此種目的使得共和政體綿延不息,羅馬才可以繼續的擴張和支援戰爭的擴大。
公元前90年發生的同盟者戰爭,義大利“同盟”城市和部落發動的反對羅馬特權和爭取羅馬公民權的戰爭。這場以羅馬共和為勝利的戰爭,增加了羅馬同盟者的公民權,相繼授予義大利人羅馬公民權,
使得義大利徹底的羅馬化和羅馬政治的統一。
公元前123年羅馬發生了格拉古兄弟改革,此次改革目的的是改善自由農民衰弱的問題的權益,並想改善羅馬的軍事制度來達到平衡羅馬公民的權益,但此決策羅馬元老院沒有通過,是公民大會通過此決議案。且格拉古兄弟皆在元老院被刺,羅馬共和體制已經完全無法適應新的形勢。
羅馬那時的軍隊裝備皆是平民自備裝備,貴族階級或是有些錢的平民才負擔的起更好的裝備,
騎兵大是以貴族階級組成。
整個軍力的編制也以階層裝備為主,青年兵、成年兵、後備兵等三個步兵隊形排列,
裝備在軍中也不同於各個階級,越是老練的軍人越擁有好的裝備跟經驗去支持軍團,
整個羅馬軍團的兵源都是平民階級組成,羅馬軍隊的制度也越來越需要改量以應付後來的戰爭。
公元年107年馬略民主派支持下當選為執政官並開始實行軍事改革。
軍事改革的目的是改革羅馬軍團的階層排列,軍人的裝備訓練皆以國家來分發配給,以嚴格積近慘烈的軍事訓練形成羅馬軍團,士兵在退休後國家分發土地來給這些為國家耗費青春立下汗馬公勞的士兵‧達成士兵對於國家的義務和國家對於百姓的責任。
但羅馬的政治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軍人共和。
馬 略和蘇拉的鬥爭使得羅馬陷入了軍人的內戰,最後羅馬的政治模式也走向了軍人的鬥爭,擴大元老院貴族們的權力,蘇拉展開恐怖統治屠殺所有敵對的元老院議員壓 制人民大會和護民官,穩固權力,使得羅馬的政治開始有了不良的影響,公元前79年突然宣佈退隱,沒有人知道為什麼他會在權力巔峰做出這麼的決定。
我 個人覺得他可能想要增加他自己以後在歷史記載的名聲,因為我相信他也很清楚的知道,他在歷史上永遠都會被記上『破壞共和』『獨裁者』『屠夫』等惡名,這些 糟糕的名聲將會使他在羅馬歷史上永遠被人拓罵並牽連到子孫,如果能大發慈悲宣佈退出權力,在歷史上也許能穫得一些好名聲。
且他在他退出政治後一年就死了,有可能是感到身體的不支命不長久,繼承者無力等各種因素都有可能。當然,這是我的猜測。
之 後羅馬元老院的貴族派跟平民派鬥爭越來越烈,雙方的嫌隙不斷,此問題淪為軍人干涉政治的最好理由龐培、凱撒以擁護人民意志為由,躍身政治改革,並組成寡頭 政治,羅馬的政治鬥爭不斷,軍人也利用民意來狀大自己進軍羅馬的名聲,最後羅馬不安定的共和在凱撒的進軍羅馬的命令下,從此消失,在經歷了屋大維和安東尼 的屠殺,最後元老院是淪為皇帝的工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