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5日 星期六

老蔣這人的歷史簡述(2)張學良和楊虎城的命運

西安事變,這個事件是影響中國的一大轉折點,也是影響中國對日抗戰的關健。
東北軍西北剿匪副總司令張學良和西北軍17路軍總指揮楊虎城發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目前的說法是中央持續實行的不抵抗政策,『攘外必須安內』,終於導致這事件的發生。

我先來說日本國內的發展,從1932年這段期間是是日本政治內閣政治的關鍵,
日本軍人勢力迅速的擴大延伸與日本文人內閣發生衝突。
從『九一八事件』後,日本關東軍快速佔領東北地區,
1932年1月28號,『一二八事變』,日本海軍陸戰隊攻擊上海,國軍19路軍英勇抵抗。

1932年3月,偽滿州國建立,一個日本的傀儡政權。5月,日本少狀派軍人發動『五一五事件』,刺殺日本首相犬養毅,『五一五事件』事件過後,日本成立了以海軍齊藤實為首的「舉國一致」內閣,日本的民主政黨政策已經被完全壓制了,也確立了中日之間的大戰不可避免。

1936年日本「皇道派」軍人發動『二二六兵變』想打擊「統制派」的軍人,這次事件使得以東條英機為首的「統制派」的軍人消滅了「皇道派」的勢力,使日本軍國主義更加的穩固。
也加速對中國的掠奪和戰爭,對日抗戰的聲浪越來越高,要求停止內戰的聲音不斷。

把主題拉回到『西安事變』。
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解釋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何發動『西安事變』,目前一般的說法是是東北的淪陷,
張學良奉行老蔣的不抵抗命策,導致東北淪陷也使得張學良受到全國各界普遍譴責。
張學良受到良心譴責,使得張學良決定發動兵變來勸戒老蔣。

這次事件宋美齡飛往西安,那時中共的內也出現過「殺蔣」 與「放蔣」的意見分歧。
後來為何放回老蔣?
中共官方資料是說,中共是出於統戰目的,因為即使殺了蔣中正,不會對共產黨有什麼實質意義,
且可能造成對何應欣的親日派上台,對中華民族和共產黨不利。

老蔣一死確實就沒有人能控制黃埔一系的國民黨軍人,對共產黨也沒有益處,
國民黨軍人還是會以此理由大舉勦共,不如順水推舟搞個人情,因為張學良的目的就是『抗日』,
且一放回老蔣全國的語論將以停止內戰一同抗日為主軸,共產黨也會暫時安全不用繼續流竄。

國民政府中央派系二號人物親日的何應欣在西安事變時,不斷的調動大軍,
並用飛機轟炸西安,稱張學良再不放人便會派兵血西安,
何應欣真正的目的是想藉此事件張學良的手殺掉蔣,來奪得中央實權。

『西安事變』造成的影響使得抗戰的腳步更加的確定,也決定了張學良和楊虎城失的命運,
西安事件和平解決後,張學良要親自護送老蔣去南京,被老蔣軟禁。
楊虎城就極力勸說,周恩來更是特別趕到機場打算把張學良追回來,但張自認有負於老蔣,去南京也可被當作贖罪之舉,但他錯了。

他太不了解他蔣中正個性了,他是有仇必報的人。
事變之後幾十年間,
張學良一直聲稱:「作為一個軍人,我是應該被槍斃;但是依我的良心,我沒有做錯!」
在晚年,離開國民黨控制範圍旅居美國的張學良卻對其31年到36年幾年間的作為表示相當的悔意。
當然,他也知道蔣對他永遠都不會諒解的,但他幸運的存活生存下來。
但跟他一起發動事件的楊虎城卻沒有好下場。

事件後東北軍跟西北軍解散,楊虎城迫去歐洲「出國考察」,1937年12月回國抗日時全家和密書在南昌被軟禁,1949年李宗仁下令釋放他卻沒人執行他的命令,1949年9月6日,國軍棄守重慶前夕,
在軍統局長毛人鳳的命令下被軍統殺光,一共8人包含其子女、衛士、秘書一共8人。
張學良幸運多了,有人極力保他,但卻都忽略了楊虎城。

西安事件後,老蔣的聲望到達顛峰,
停止軍事剿共,領導對日抗戰。

沒有留言: